066 增强实力,发展规划-《大唐:从流放皇子到千古暴君》


    第(2/3)页

    “蜀王也不容易啊!他在朝中受那些士绅官员责难,得了功劳都难享受封赏呢!后来还是百姓请愿,圣上才封赏他的!”

    那陈家母子一听蜀王出钱补贴抚恤,心中大为感动,都暗道蜀王实在是心念百姓的好人。

    这时再听有人与蜀王过不去,更是好奇。

    “这么好的人,怎么还会有人与他作对呢?”

    陈二郎追问道。

    那军务官摇头道:“还不是因为蜀王帮咱们这些苦哈哈出头,对付那些士绅吗?他们怎能不记恨蜀王呢?”

    一听这话,陈家母子才想明白,蜀王替穷人出头,带着他们大闹士绅,原来竟要背负朝堂官员的责难,心中更是感动得无以复加。

    在这种危难的局势下,他都不忘照顾百姓,这样的人,谁还能说出个不好呢?

    一个又一个像陈家大郎一样战死的人,都得到了重重的抚恤,众家属皆是心中感动。一时间,整个蜀地,处处都能听见有人夸耀蜀王为人仁义宽厚,为百姓考量。

    众人干劲更高,争先恐后地跟着蜀王身后投身生产,尽力帮助蜀地恢复民生,促进经济。

    李恪也没闲着,他已在各地布局纺织厂,同时准备向各地输出农场。

    但在蜀地,这些工厂早已成熟,不断为蜀地百姓增加收入。

    而现在,他又将目光盯向了交通上。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李恪谨记在心的格言,所以一旦稍有条件,他便谋划着开始布局道路的修建。

    蜀地山地众多,想要修建道路并不简单,开山裂石,这些都需要重型装备。

    但好在李恪的系统里有最新的技术,他利用这些技术委派人员勘探地形,挑选不需要挖山碎石的合适地形开辟道路。

    而后,他又从系统里找到了新式炼钢和制造水泥的技术,有了这些技术,能完成一些基本道路的修建。

    川地各处都开展了如火如荼的修路工事,但李恪并不满足于此,他将目光盯上了远在西域的象雄王国,天山口。

    所谓象雄王国,便是后世的阿富汗地区,那里交通要道。

    而那天山口地处要塞,往南便是天竺,也就是后世的印度。而一路往西,便是波斯帝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