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显然在他们的心目中,庆帝为了大庆的稳定,已经连他皇帝的面子都舍弃了。 如此担当,无愧千古明君的名号。 人家已经占了大义。 这要是以后,范家真的跟庆帝出现什么龌龊? 那责任,必然要归到范家一方。 庆帝对他们,已经好的不能再好。 跟范闲不同,范斌则表现。 庆帝表现的亲近和爱护,他全盘接收。似乎他有意让大家认为,范家依旧是陛下最铁杆的亲信。 “不愧是大哥,这演技,怕是一般老戏骨都比不了。” 范闲已经大约猜到了,他大哥的打算。 但范闲本身,还是无法做到像范斌一样,那么从容。 这一天,除了正在当职的武官,除了鉴察院长陈萍萍和鉴察院的那些人。 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来了现场。 大街两边,更是站满了百姓。 第五位大宗师的出现,包括这位宗师的归来。 让整个庆国的士气,强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 天下五位大宗师,他们大庆独占三位。 这不就是天命所归吗? 整个大庆,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上到文武百官,下到黎民百姓。 除了范斌这个当事人,再加上范闲这个脑袋比较清醒的。 几乎所有人都一样。 他们觉得大庆一统天下的日子,不远了。 等回到皇宫,回到乾清殿。 庆帝把朝中的核心官员,全都叫了过去。 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了两个消息。 第一个,三年修养计划。 虽说之前大庆也可以吞并北齐和东夷城,但是在吞并之后,不可避免,就要承受战后重建的恶果。 按照以往的经验,战争会死很多人。 战争之后,还会有一批人饿死。 立志成为千古圣君的庆帝,当然不忍心看到这样的场景。 他们要靠三年的修养,来达成两个目的。 第一,增强庆国军队的训练和战斗力。 务必要做到一战定乾坤,尽可能减少损失。 第二,要储存粮草,以便给大军最有力的支持。 等到打下北齐和东夷城,这些粮草还可以救济灾民。 除了这个之外,庆帝还对使团大加赞扬。 他们不光把言冰云给换回来了,还得到了不少的好处。 光是进贡的礼物,就有一百零八大车。 范闲升职。 除了鉴察院提司的职位之外,他还分管鉴察院一处。 也就是说,范闲再不是光杆司令。 除此之外,他接管内库,也提上了日程。 从北齐回来,范闲从之前的无名小卒,直接就变成了京都里的实权派。 鉴察院提司加一处主办,再加上内库的财权。 放眼整个大庆,能够跟范闲掰手腕的,估计掰着手指头,都能数得出来。 如此权势,远远的超过了他的父亲,户部尚书范建。 至于范斌,因为他现在的身份是大宗师。 超然物外。 这种级别的人物,向来都没有实权。 举例来说,就像北齐的国师苦荷,庆国的叶流云一样。 庆帝征询了范斌的意见。 范斌主动开口辞掉了自己所有的职务。 庆帝感念其功,册封他为护国公。 因为大庆没有异性王,要不然庆帝就直接封王了。 庆国公的封地,就是整个儋州。 虽然范家以前就是儋州的土皇帝,但这种事情,毕竟没有办法拿到明面上来说。 但有了庆帝的这道旨意,那就不一样了。 从此以后,儋州就是范家的。 儋州独立于大庆之外,相当于一个国中之国。 儋州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军队总人数,不能超过三千。 儋州的地方官员,全部由范家自己委派,无需朝挺插手。 随着这个旨意下达,朝堂上的文武都要疯了。 大庆立国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重赏? “陛下,万万不可啊!!” 御史台的御史,率先跪倒,开口反对。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