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该死的祖宗家法-《大明皇弟》
第(2/3)页
林俊走后,郑纪心里空落落的坐在窗前,看屋外天色阴沉沉的,没个地方好去,甚觉无聊,郑纪便叫了郑爽来,强笑道:“小爽子,今日巳时放榜,恐怕林贤弟午时才回得来,闲来无事,你我摆上一局如何?”
郑爽知道少爷心中不痛快,便配合着笑道:“呵呵,二少爷好兴致,不过我的棋艺不高,我这臭棋篓子怕扫了您的兴。”
口里说着,却踅转去捧了棋盘进来,先抢了黑子儿,齐齐整整在天元和四角星位布了五个子儿,说道:“饶五个子儿吧,二少爷手下留情。”二人一笑落座。
弈至中盘,郑纪已略占上风。郑爽右边数子已被郑纪镇封,如不逃必被吃掉,苦思了很久,也想不出对策,只好“尖”顶出头。郑纪调侃道:“小爽子,汝岂不闻‘随手而着者,无谋之人也’,难道角上大块棋子都不要了么?”
“无妨,无妨!”郑爽看了看笑道,“这个角二少爷夺不去,须得先逃这几个子。”
忽听背后有人说:“小爽子,桂儿这个角须补一着,不然郑先生就要在里边做‘牛头六’了!”
二人专注下棋,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进来人了,倒吓了一跳,抬头一看,却是俞大猷披着墨绿色的橡胶雨衣站在郑爽身后。郑爽忙起身道:“原来是俞大官人,什么时候来的?你们二位才是将遇良才,来来,您请。”
郑纪也笑道:“外头下雨了么,快脱掉雨衣,这春寒料峭的,别着了凉,坐这边暖和暖和。”
俞大猷笑着摆摆手,也不脱雨具,就坐在旁边说道:“今儿个东华门放榜,郑先生倒是沉得住气,怎的,真不打算去东华门看看榜上是否有名?亦或是胸有成竹,稳坐钓鱼台了?“
“呵呵,”郑纪苦涩的笑了笑,神情有些失落,说,“俞兄弟休要取笑,在下意气用事,回想起来有不少谬误,策论过于以偏概全,犯了忌讳。今科怕是没戏了。罢了,对于在下来说,科举已经过去了,还提它作甚?俞兄弟,不如你我对弈一局,如何?”
俞大猷却摆摆手,说:”改日吧。今个可没工夫玩,兄弟是奉了公子之命,特意邀请郑先生去白云观相会,主家有事相商。”
郑纪却还在恋棋,笑道:“志辅贤弟,龙公子家中长辈究竟是什么人,什么事这么要紧的?”
书僮郑爽见他们有正经事,推枰而起,拱手说道:“二位爷说话,我去弄点茶来。”
俞大猷忙道:“不必了,你也不妨听听。”俞大猷小心翼翼从怀中掏出一份烫金的帖子,说道:“郑先生,您瞧瞧这个!”
郑纪接过一瞧,上头一行小楷端正写着“敬请郑先生伯达白云观相聚,以慰渴慕。”下头一行细笔小楷写的是“登州龙襄”,还有一行附言是“余事由来人说明”。
这没头没脑的落款,郑纪颇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忙问:“这既非名刺,也不像拜帖,恕在下冒昧,这龙襄龙大人乃何人,学生从未与闻,这帖子断不敢当!还请贤弟明说缘由。”
俞大猷看着棋盘,斟句酌字地说:“是这么回事,这位龙襄大人便是那日同来龙小郎君的父亲,听说先生乃已故尚书何乔新大人的弟子,龙先生跟何大人也是莫逆之交,听龙儿说起你后,便派在下相邀一会。”
他抬头看看郑纪,又继续劝说:“郑先生出自书香世家,名满遐迩,龙大人早就渴想一见,故而派兄弟前来敦请。”言毕又施一礼,“志辅敬请先生赏我一点面子。”态度十分恳切。
“原来如此,”郑纪听了点头笑道:“既然是龙公子的父亲,见见倒也无妨。我倒很喜欢龙哥儿,咱们也算有缘,倒难为你专程跑一趟,在下便应邀前往,不知龙先生约定的是什么时候。”
“多谢先生!”俞大猷大喜,站起身来抱拳相邀:“郑先生,龙公子已经去了白云观,外头车是现成的,如不见弃,咱们这就去罢,可好?”
郑纪站起来笑道:“志辅贤弟太客气了,既蒙龙大人如此错爱,这位大人还是恩师故人,学生礼当拜访。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请!”
“先生,请!”
相互礼让之下,郑纪带着郑爽在俞大猷的陪同下,登上了前来接人的马车,一溜烟朝着城外驶去。说也奇怪,出了西城门,原来阴雨连绵的天空竟然云开雾散,露出了一丝霞光。
……
作为这个世界的第一大都市北京城,目前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两百万。京城四郊,名胜甚多,不胜枚举。单说畿南,旧有三大:沧州狮子景州塔,正定府里大菩萨。这是远郊,近郊的第一大名胜,即是西便门外二里许的这座白云观。
白云观,在道教里头素有“仙都”之称,是全真道龙门派的祖庭。这座道观始建于唐代,名天长观,用来祀奉道教祖师爷老子。此后屡毁屡建屡建屡毁,名气并不大。真正声闻遐迩是在著名道人丘处机来此掌院之后。这个丘处机是道教龙门派创始人,被成吉思汗奉为“神仙”。渐渐的,这里成了京师近郊一处繁华热闹之处。
一路行来,第一次来白云观的郑纪和郑爽好奇的打量着车窗外。只见白云观山门之外,广场四周,全真道人或祭祀,或斋醮,或炼丹药,或卖符箓,坐地论吉凶休咎、分曹谈出世之业,镇日间磬钵起伏,道曲盈耳。在这股子仙气缭绕之中,更有京城的红男绿女纷至沓来,打情骂俏嬉闹玩耍,或艳帜招摇或席地哄饮,尤其今年是科举年,日以继夜声势不衰。
还有那数以千计的小商小贩,也莫不赶来这里,肩着棍把儿卖糖葫芦的,挑着温火担子卖蒸糕儿的,打酒卖茶,摇糖称卤,应有尽有。至于日用百货,从绸布衣服、几筵箧笥,到盘盂铜锡、古董字画等琐细之物,无不种类齐全塞满道儿,从早到晚叫卖声不绝于耳。
车在观前停下,只见前些日子相识的龙公子在一位面白无须的老仆陪伴下,已经笑盈盈的等在了那里。郑纪隐约感觉到这位龙公子来历不凡,怕是哪位王公贵族子弟。作为世家大族出身的他不敢怠慢,赶紧下车与之见礼。
龙公子抱拳笑道:“今日相邀,有些唐突,还望先生见谅!听我爹说,他与何乔新老大人乃是故交,听说小弟打算邀请先生游览白云观,便想和先生一会。不过我爹爹尚在忙于公务,一时半会还来不了,还望见谅!今日不若由小弟陪先生在这白云观四下逛一逛,就当做踏春如何?”
“龙贤弟太客气了,在下恭敬不如从命。”郑纪客气的回答。
于是在一位道人的陪侍与俞大猷等几个少年的簇拥下,龙公子陪着郑纪兴致勃勃的走进了白云观,他们首先走进了七层四柱气势轩昂的棂星门。枋额上所书“洞天胜景”四字,乃正统皇帝明英宗的手迹。
由此入观,可分三路:中路依次有灵官殿、玉皇殿、老律堂、丘祖殿、三清阁与四御阁六重正殿,还有钟、鼓二楼及丰真殿、儒仙殿。东路主要建筑有南极殿、斗姥阁与藏经楼。西路有吕祖殿、八仙殿、元君殿、元辰殿、祠堂院等。道观后头还有一座偌大花园,名云集园。
园内小桥浮绿,游廊迷树,亭阁掩映,山水缠绵,满目皆是仙家情趣,故又有“小蓬莱”之称。整个建筑占地有数百亩之多,且参差疏密井然有序。石阶砌玉,檐牙涂金;崔嵬殿阁流碧飞丹,雕墙画壁熠熠生辉。放眼看去,如此蓬莱旧国,尘世瑶池,端的是龙纹虎脉,气象万千。
游览到这里,郑纪一看这些景致,本来有些抑郁的心情顿时一爽,笑着对旁边的龙公子说道:“龙公子,这白云道观果然不凡,今日在下倒是大开眼界。”说到这,他上下打量了一下龙公子,翘起大拇哥笑道:“龙公子豁达超俗,神清气秀,毫无寒吝之色,倒是与这景色相得益彰。龙小哥杰人之才,他日必能自致青云之上。”
龙儿笑道:“多谢伯达兄吉言,不过你可看走眼了,小弟自有祖荫功名,并无为官之意。”
“哦,竟有此事。”郑纪不禁大感惊奇。忙道,“龙贤弟,祖荫是一码事,自立功名又是一码事,贤弟不可不慎。”
龙儿耸耸肩,接口道:“实不相瞒小弟偏爱新学之中数理化,不喜八股文。现在科举依然还考八股,小弟实在不喜!一篇文章,颠来倒去就那么几条筋,一讲就是几百年,没一毫用处,还说是什么‘代圣贤立言’!”
郑纪迟疑了一下答道:“世兄所言何尝不是,不过,天子不与世人心同,这八股虽于世无用,于天子却大有用处呐。所以虽然无用,目前还是废不掉的。”
“哦!”龙儿听了这番话,忙问,“伯达兄,为什么呢?”
郑纪笑道:“很简单,只要还是家天下,哪一代英明天子不要笼络天下之士呢?”
真是闻所未闻!郑纪随便一句话,在龙儿心中却引起了极大的震动,霎时脸上微微变色,心里暗想:“怪不得父亲当初改革科举时,犹豫过要不要取消八股文,但是为了天下稳定,还是保留了下来。这个郑纪果然不同凡响,也看出来其中的门道。不过,这家伙也真是敢讲。内阁里的先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断然不敢这样讲出来的!”
俞大猷虽然暗暗吃惊,但脸上却半点不露,遂笑道:“伯达兄,前面有一座凉亭,逛了这么一大圈,脚下有些乏了,不如咱们且去亭中坐坐,品一品这观中白云香茗,笼络不笼络,那是天子的事……”
龙儿也笑道:“的确有些乏了,咱们就在这品品这里的白云香片,也感受一下这神仙之气。”
众人在那亭中坐下,清风徐徐拂面,四周树林阴郁,当下正值仲春,鸟语花香,放眼看去,都是一片翠绿,让人心旷神怡。一位小道僮早已点燃红泥小炉,献上观中白云香片,郑纪轻啄一口,顿觉芳香扑鼻,不由叹道“果然好茶”,放下茶盏,忽闻林中隐隐传来环佩叮当,还有女子的嬉闹声,郑纪不觉一怔,心中奇怪,这白云观里怎么会有女眷?难道还有道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