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欲上青天览明月-《大明皇弟》
第(2/3)页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三天后,朱厚炜口中油然颂着诸葛孔明先哲的丽句,一大早就艰难的从床上爬起来,在侧妃梅芳抱怨的目光中依依不舍地离开温暖的被窝,开始洗漱穿衣。
没办法,今天他得陪那位性急的哥哥正德,前往设在昆嵛山中的飞行器研究中心,陪他体验一下飞翔的乐趣。昆嵛山古称姑余山。据《仙经》记载,中国古代神话里的仙女麻姑,曾在此修炼,道成飞升,“余址犹存,因名姑余”,后人又改姑余山为昆嵛山。
昆嵛山位于烟台、威海两地交界处,它是烟台境内最高的山。昆嵛山自古有”海上诸山之祖“之称,古代帝王寻求长生,都来此仙山寻找灵丹妙药。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曾三巡昆嵛山,西汉武帝也曾慕名来此过。昆嵛山流传着麻姑的传说。这里成为齐王封地后,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现在的昆嵛山盛产樱桃,大樱桃颜色鲜红,味美形娇,成了当地有名的特产,远销全国各地,是当地果农创收的主要产品。不过没有人知道,这座山里面还有一座科技之城。
朱厚炜打着哈欠走到前厅,竟然发现正德皇帝早已经精神抖擞的等候在了这里。他不禁有些哑然失笑。只要有好玩的事,这家伙还真是性急!昨日刘良女和刘婉如下午才从京城赶来伴驾,没想到正德皇帝舍得丢下两个娇滴滴的美女,先去看飞行器要紧,可见这家伙这两日肯定度日如年!
两个人也不废话,直接出门登车,在王府卫队的护卫下,车队穿过雾蒙蒙的街道,悄无声息的从南门出城,一路驰骋,向着昆嵛山驶去......进入山中,九曲十八弯,一路翠绿夹杂着白雪,潺潺流水相伴。一路上马不停蹄。
过了巳时,车队已来到了深山中不知名的峡谷山口的检查站,有一个装备精良的连队负责这里的警戒。过了检查站,马车驶上了隐藏在原始丛林中无名路中,两边高大挺拔的落叶松密布山阴,丛林遮天蔽日,郁郁葱葱,走在富有弹性的柏油路上,呼吸着山中新鲜的空气,一路上昏昏沉沉的兄弟俩都觉得精神一震。
又连续经过两个检查站,前面豁然开朗,出现了山谷中的一大块平地,也出现了许多的建筑物。这块平原三面环山,只有一条道路进出,地形非常的隐蔽。虽然峡谷两边山峦起伏,里面却开阔无比,原本有一座小山村已经被荒废。
村民被迁走后,并不意味着山中荒无人烟,反而显出一派生机勃勃。正德元年后,无意中找到这个好地方的朱厚炜已经将一些机密的实验工厂搬到了这里,比如今天要去造访的被列为高度机密的飞行试验中心。科研中心像小镇一样就坐落在这里,山谷里变成了一个世外桃源,就连军机处也很少人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
一行人来到位于峡谷中央的实验工厂后,别说随行的卫队士兵了,就连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的正德皇帝都瞪大了眼睛,只见宽阔的草地上,并排系留着整整十个长达近三十米巨**白色气球,望着这些庞然大物豁然出现在眼前,每个人都感觉到一种震撼。
“我的天!老二,你看!这就是座飞行的宫殿……”
当正德皇帝看到长度九十三米的“盛世大明”号飞艇被牵引拖拉机缓缓的拉出制造车间时,便张大了嘴巴,忍不住大惊小怪起来。他目瞪口呆看着这个已经悬空一米多的巨无霸,很难相信这样的庞然大物,竟然可以飞起来。如果不是因为被数十道绳绊拉着,估计此时飞艇应该已经悬浮在空中了。而不是仅仅只是离地一米。好吧
不要说他,就连见多识广的朱厚炜也被惊呆了,看着半空中的外形优美的飞艇。朱厚炜现在忽然理解了为什么直到二十一世纪,很多人仍然对飞艇还是那么着迷,也暗自庆幸当年的决定。
当初,朱厚炜下令组建飞艇研究团队时,他还是有些犹豫的,氢气易燃易爆,太危险了!之所以朱厚炜一直拿不定主意。主要是被原时空”兴登堡号”空难给吓到了。原时空的1937年5月6日,兴登堡号飞艇在一场灾难性事故中被大火焚毁。这艘大的飞艇正在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海军航空总站上空准备着陆,仅花32秒的时间就被烧毁,起火原因后来一直不清楚,后世有人认为它是由发动机放出的静电或火花点燃了降落时放掉的氢气所致。
不过,当今天朱厚炜第一次看到半空中的庞然大物时,朱厚炜不知道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它,像这样的飞艇这空中的巨无霸。他现在觉得冒点险也是值得的!相对于飞机,飞艇的技术含量并不高,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投入商用的飞行器。朱厚炜明白任何飞行都会有风险,重要的是管理。只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把所有的细节考虑周到就能够避免人为的事故,风险就可以降到最低。
出于后世人的固定思维,朱厚炜当然最想要的东西是飞机,但在目前飞机还处于理论图纸中,加上发动机功率的限制,即使有图纸,想要制造出成熟的飞机还遥遥无期,否则的话,那玩意儿比飞艇更加的危险。无奈之下,他也不得不暂时依靠这些大家伙。
在后世,地球人都知道使用氦气更加安全可靠,但朱厚炜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想要得到更安全的氦气填充飞艇,几乎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即使他能够从北美把含氦气高的天然气运回来分离氦气,成本也会高得吓人。再说天然气的海运储运也是问题,这又是一道绕不开的难关。
种种因素之下,朱厚炜不得不硬着头皮使用氢气填充飞艇。今天看见这个庞然大物,他觉得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值得冒这个险。这也是歪打正着!朱厚炜并不知道后世有人曾经研究过,使用氢气飞艇的安全性并不亚于二战时期成熟的飞机。原时空,二十世纪初飞艇流行的几十年里,成千上万的飞艇都没有出事,还无数次进行过跨洋飞行,发生事故的比例其实非常少,
只不过兴登堡空难实在太出名了,再加上飞机逐渐成熟起来,这才让人们放弃了飞艇。
实际上,飞机的空难更多。朱厚炜不知道当年兴登堡号发生空难时,还有上百人逃生。想想吧,如果是飞机空难,上面的人基本上都会挂掉,能活着的人少之又少。只不过因为飞机的速度快,这才替代了流行一时的飞艇。
言归正传,为了通过电解法生产氧气和氢气,朱厚炜在峡谷里还特意建设了一座拥有五台发电机组的中型的火电厂,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马车刚刚停稳,正德皇帝一个箭步就窜了下来。已经跑到这条巨大的飞艇下面,神情激动的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这艘长九十三米,宽二十五米的大家伙诞生才两个月,已经经过了十五次试航,一句话,效果不错!
不说别的,光是看看它那个巨大的身躯,恐怕就会让见到的人兴奋不已了。跟原来的世界一样,大明帝国如今所有的高科技往往首先运用到战争之中。穿着军服挂少将军衔的总工程师陈景运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正在给正德皇帝介绍这条飞艇。当然,他说的最多的还是军事方面的用途。
他满脸兴奋向着同样兴奋的正德皇帝介绍说:”皇上,这是大明最先进的鲲鹏级飞艇,是第三代飞艇,采用了木质框架,装备有四台六十五马力的汽油发动机,已经非常的成熟。它可以搭载着八吨货物升空,或者搭载一百多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货仓里面装满汽油的话,可以连续不断的飞行十五天,巡航速度一百公里每小时。理论航程可以达到两万公里。”
陈景运越说越兴奋,他告诉正德皇帝明年开春以后,这艘飞艇将做一次跨洋飞行,目的地就是太平洋对岸的洛城。以检测这种飞艇的可靠性,为将来的大批量投产做最后的测试。朱厚照了解到眼前这艘“盛世大明”号飞艇还在加注氢气,全部准备完毕升空还需要三个小时时间,已经迫不及待的他有些失望。显然他来的太早了!
正德皇帝只好耐着性子,在众人的陪同下,参观飞行中心的试验厂房。陈景运今天红光满面,作为齐王的得意门生,飞艇实验室的总负责人,他如今最大的愿望已经不是上天,而是何时能将这些秘密建造的飞艇投入使用。工厂里,又有两架巨大的木质骨架已经初步显现雏形。
作为穿越者,朱厚炜自然不能用后世二十世纪初欧洲早期的软式艇身,但全硬壳艇身却又受限于材料,铝合金虽然有了,但性能还远远达不到航空铝材的标准,这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尤其是成本实在太高。所以才搞了这种半硬式飞艇。除了木质主骨架外,骨架之间还布设了大量的纵向和横向拉线,以增强艇身结构强度,等到骨架完成后,就要加上填充的气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