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上官仪的疑惑-《大唐第一败家子》
            
            
            
                
    第(2/3)页
    皇上一个人的见识,能够力压他们文武百官。
    这让他们,对皇上愈加的敬畏如神明。
    而其实李愔自己心里最清楚。
    对那些文武百官来说,他们自然是没有任何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的,但是对李愔来说,他可是有大量的经验可以借鉴的。
    在后世,好多城市的发展,比他们的速度,要更加的迅速和快捷。
    他们的发展之中,也经历了大量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走过无数的弯路。
    而他们走的弯路,现在就都成为李愔的借鉴。
    李愔是站在后世之发展的肩膀上的,见识自然是高的了。
    ……
    到了二月,十五个行政省内,已经各自有五六个市区之中,正在挖坑埋电线杆。
    无论是原住民还是那些东斯拉夫人,都是十分的欣喜。
    他们经常看电影,对华夏城,甚至对于大唐的发展,已经十分熟悉。
    他们自然是知道,开始挖坑埋电线杆,自然是架电线的。
    估计他们很快,就能通上电,就能点上电灯泡了。
    电线架设的速度,十分快捷,前后只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便将电线杆全部竖了起来,电线也全部安装上去。
    接下来,就是将电线接入每家每户中了。
    额,因为毕竟因为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科技水平还跟不上。
    这个时代的电机功率,还是有些低的。
    这也导致,发电的代价有些大,用电的成本比较高。
    一度电,需要十文钱。
    这个价格,在后世来说,绝对是十分高昂的价格了。
    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
    虽然同样的感觉,价格是高了一些,但是他们觉得,这完全是物有所值啊。
    而现在,经过将近一年的发展。
    所有的百姓,都安定下来。
    就算再穷的百姓家里,多少也是有着一些积蓄的。
    不至于连电都点不起。
    额,这一点,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不可思议,这绝对不可能。
    就算再富的地方,也有贫民区。
    也会有人一无所有,甚至于负债累累。
    怎么可能现在整个华夏国,每家多少都有一些积蓄呢?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首先,那些富有的地方,有贫民区。
    大多数的,是因为那些贫民,身体虚弱,干不动重活,或者身患疾病。
    当然了,也有一些是因为自己好吃懒做的因素。
    但是这些情况,在华夏国暂时之间,都没有。
    那些原住民,老弱病残,在大迁徙的时候,基本上都死掉了。
    剩下来的,以青壮居多,至少都是有劳动力的。
    至于东斯拉夫人,就更是如此了。
    老弱病残,根本就不会被迁徙过来。
    所以,每一家之中,都至少会有一两个劳动力。
    而现在,整个华夏国都在大搞建设,必然是有工可做,有工钱可拿的,自然会有一定的积蓄。
    而好吃懒的惰性,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
    但是在这个建国初期,朝不保夕的时刻,是还来不及发作的。
    为什么每一个朝代开国之后,都是迎来一个盛世?
    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因此,每一家之中,都扯进了电线,都架上了电。
    又是半个月过去了。
    这一日晚上,开始正式供电。
    这一日还不到晚上,供电所在地所有的百姓,早迫不及待地拉开开关。
    左等右等,一直到天色渐渐黑下来,屋里快要看不见。
    百姓们不得不去准备点亮油灯的时候,忽然间,屋子里闪过一道亮光。
    灯泡一下子亮起,整个屋内,亮如白昼。
    顿时,无数百姓家里,不由传出欢呼声。
    他们,终于也架上电,用上了灯泡。
    电影上他们看到的那些日子,距离他们越来越近。
    生活,也越来越有了奔头。
    第(2/3)页